肉桂油
【藥材名稱】肉桂油【拼音名稱】rouguiyou
【別名】桂皮油
【科屬】為用樟科植物肉桂的樹皮、枝、葉經蒸餾所得的芳香油。
【產地】分布福建、臺灣、海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廣西栽培為多,大多為人工純林。
【性味】【性味】①《綱目拾遺》:“性熱。”
②《廣西中藥志》:“味甜辛,性溫。”
【功能主治】①《綱目拾遺》:“功同肉桂。”
②《廣西中藥志》:“芳香健胃,驅風。外用:治風濕及皮膚瘙癢。”
【中成藥】共有 32 種中成藥使用肉桂油: 天和追風膏 活絡油 麝香跌打風濕膏 黑鬼豆油 乳香風濕氣霧劑 麝香祛風濕油 麝香追風膏 紅花油 百草油 清舒油軟膏等。
【用法用量】
內服:開水沖,0.2~1分。外用:摩涂。
【貯藏】
遮光,密封,置陰涼處。
【附方】
治各種瘧:燈草一莖,約長三、四寸,以水稍潤,再以肉桂油涂之,貼背脊風府穴,下至肺俞止,外以綿紙條封之。須臨發前一、二時為之,或先一日更妙,貼后,次日發瘧更重,嗣后漸減。(《養素園傳信方》)
【原形態】
肉桂,常綠喬木,高12-17m。樹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棱形。葉互生,革質;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長8-17cm,寬3.5-6cm,先端尖,基部鈍,全緣,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被細柔毛;具離基3出脈,于下面明顯隆起,細脈橫向平行;葉柄粗壯,長1-2cm。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長10-19cm,被短柔毛;花小,直徑約3cm;花梗長約5mm;花被管長約2mm,裂片6,黃綠色,橢圓形,長約3mm,內外密生短柔毛;發育雄蕊9,3輪,花藥矩圓形,4室,瓣裂,外面2輪花絲上無腺體,花藥內向,第3輪雄蕊外向,花絲基部有2腺體,最內尚有1輪退化雄蕊,花藥心臟形;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橢圓形,1室,胚珠1,花柱細,與子房幾等長,柱頭略呈盤狀。漿果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長約12-13mm,外有宿存花被。種子長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常綠闊葉林中、但多為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福建、臺灣、海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廣西栽培為多,大多為人工純林。
【栽培】1.氣候土壤: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氣候,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灰鈣土或呈酸性反應(pH4.5-5.5)的紅色砂壤土為宜。
2.整地:翻耕碎土后,作成1m寬,15-20cm高的畦。四周宜開排水溝。
3.種植:一般用種子育苗移植法,在種子成熟后隨采隨種,或用濕沙混藏,但不得超過20天,過期則喪失發芽力。用條播法,行距約15cm,溝深3-4cm,每隔3-4cm播種子1粒,播種后覆土、澆水,上蓋干草。苗高10cm時間苗,每6cm留苗1株。3年后苗高約1m時,選2-3月中的陰雨天定植,行、株距2×3m左右。
4.田間管理:播種后20-40天即可發芽,此時應清除雜草,架搭蔭棚,防止烈日曝曬,經常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防止干旱。苗高16-20cm時,拆除蔭棚,注意灌溉及施肥。造林后,每年必須除草、松上、施肥3次。
5.病蟲害防治:害蟲有樟紅天牛的幼蟲,發現后可將受害部分砍去焚毀,并進行捕殺,或用硫黃蒸氣熏殺。
【性狀】
為黃色或黃棕色的澄明液體。有桂皮的特臭,味甜、辛。露置空氣中,或存放日久,其色逐漸變深,質漸濃厚。微溶于水,能溶于相同體積的醇及冰醋酸中。
【鑒別】
取本品,冷卻至0℃,加等容的硝酸振搖后,即析出結晶性沉淀。
【含量測定】
照氣相色譜法(附錄Ⅵ B)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聚乙二醇(PEG)-20M為固定相,涂布濃度為10%;柱溫190℃。理論板數按桂皮醛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桂皮醛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約50mg,精密稱定,置10ml量瓶中,加無水乙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3μl,注入氣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桂皮醛(C9H8O)不得少于75.0%。
【摘錄】
《中藥大辭典》
肉桂油圖片
肉桂油
肉桂油1
肉桂油2
肉桂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