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
【藥材名稱】龍眼【拼音名稱】longyan
【別名】桂圓
【科屬】為無患子科植物龍眼的假種皮。
【產地】主產廣西、福建、廣東、四川、臺灣等地。
【性味】【性味歸經】甘、平溫、無毒。入心、脾、胃。
【功能主治】補心脾,益氣血,健脾胃,養肌肉。思慮傷脾,頭昏,失眠,心悸怔忡,虛贏,病后或產后體虛,及由于脾虛所致之下血失血癥。
【中成藥】共有 50 種中成藥使用龍眼: 山白消食合劑 通絡下乳口服液 補脾安神合劑 心神安膠囊 養心寧神丸 補腎生發藥酒 補益杞圓酒 參蛤膠囊 參龍養血膏 防衰益壽丸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大劑量30-60g;或熬膏;或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
患有外感實邪,痰飲脹滿者勿食龍眼肉。
【附方】
1.龍眼肉,每日嚼食30克,治心悸怔忡。
2.龍眼肉,蒸熟每日食之,食至500多克后,即可治愈心悸怔忡、失眠、心脾血虛癥者及大便下血數日不愈者。
3.龍眼肉10克,蓮子15克,糯米60克,煮粥每日早晚食,治貧血體弱,心悸失眠,精神不振。
4.龍眼肉10克,花生米(連紅衣)12克,水煎服,亦治貧血體弱。
5.龍眼肉、炒酸棗仁各10克,芡實12克,煮湯睡前飲,治失眠、心悸。
6.龍眼肉干七個,連核一起放火中煅炭存性,研細末,分四次服,一日兩次,用鍛赭石15克煎水送服,治呃逆。
7.龍眼龍30克配白糖3克,若素體多火者再加入西洋參片,碗口加蓋,每天在飯鍋上蒸,蒸至百次,便成玉靈膏(亦稱代參膏)。凡年老體衰贏弱病者,每次用開水送服一匙,大補氣血,力勝參芪,產婦臨產前服之尤佳。
8.龍眼肉15-30克,大紅棗15克,水適量,同蒸熟食用。治婦女崩漏,貧血,血小板減少。
9.龍眼干、大棗、生姜各適量,水煎服,治產后浮腫。
10.龍眼肉、雞蛋,蒸熟食用,治月經不調,產后虛弱。
11.龍眼干14枚,生姜3片,水煎服,治脾虛泄瀉。
12.歸元仙酒:龍眼肉、當歸適量,用40度米酒浸泡半月后,每日少量飲之,有養血益顏之功效。
13.龍眼肉15克,蓮子、芡實各20克,同煮湯食用,可治貧血,心悸怔忡,自汗盜汗,神經衰弱等癥。
14.蜜餞姜棗龍眼:龍眼肉、大棗各250克,同煮至七成熟,加入鮮姜汁兩湯匙和蜂蜜250克,調勻煮沸,冷卻后裝瓶。每次服用龍眼、大棗各6-8粒,每日三次。有補脾胃,益心血作用。適用于脾虛,血虧,食欲不振,心悸怔忡,面色萎黃,浮腫等癥。
15.糖漬鮮龍眼:鮮龍眼500克(去皮核),加白糖50克,反復蒸、曬數次,至使色澤變黑,最后拌入白糖少許裝瓶,每次食龍眼肉4-5粒,每日兩次。本品有"力勝人參、黃芪"之說。可養心血,補氣力,安心神。適用于老人、病后、產前產后體虛,瘦弱,失眠,心悸,健忘等癥。
16.桂元醴:龍眼肉200克,浸泡于60度白酒(500亳升)內,半個月后即可飲用。有補心脾,助精神作用。適用于失眠,健忘,驚悸,虛勞衰弱等癥。
【采收儲存】
果實應在充分成熟后采收。晴天倒于曬席上,曬至半干后再用焙灶焙干,到7-8成干時剝取假種皮,繼續曬干或烘干,干燥適度為宜。或將果實放開水中煮10min,撈出攤放,使水分散失,再火烤一晝夜,剝取假種皮,曬干。
【炮制工藝】
烘干或曬干,剝去果皮,取其假種皮。或將果實入開水中煮10分鐘,撈出攤放,使水分散失,再烤一晝夜,然后剝取假種皮:曬干。
【化學成份】
干果肉含可溶性部分79.77%,不溶性物質19.39%,灰分3.36%。其可溶性部分含葡萄糖(glucose)26.91%,蔗糖(sucrose)0.22%,酸類(以酒石酸計)1.26%,腺嘌吟(adenine)和膽堿(choline)等含氮物質6.309%等。此外,尚含蛋白質5.6%和脂肪雜質及殘留的核殼。
【藥理作用】
龍眼水浸劑(1∶2)在試管內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有抑制作用。有鎮靜和健胃作用。煎劑用紙片法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龍眼肉和蛤蚧復合提取物,灌胃20ml/(kg·天)×10對小鼠遭受低溫、高溫、缺氧刺激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并可增加小鼠正常體重;灌胃5ml/(kg·天)×14對利血平化小鼠體重下降具有顯著的對抗作用;灌胃15ml/(kg·天)×10可增加小鼠靜脈注射碳拉的廓清速率;灌胃20ml/(kg·d)×7能增加小鼠脾重。
【原形態】
龍眼,又名:龍目(《蜀都賦》),比目(《吳普本草》),荔枝奴(《南方草木狀》),繡木團、川彈子(《清異錄》),亞荔枝(《開寶本草》),木彈、驪珠、燕卵、鮫淚、圓眼(《綱目》),海珠叢(《群芳譜》),桂圓(《藥品化義》)。
常綠喬木,高達10米以上。幼枝被銹色柔毛。雙數羽狀復葉,互生,長15~20厘米;小葉2~5對,通常互生,革質,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6~15厘米。先端短尖或鈍,基部偏斜,全緣或波浪形,暗綠色,嫩時褐色,下面通常粉綠色。花兩性,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為頂生或腋生的圓錐花序;花小,黃白色,直徑4~5毫米,被銹色星狀小柔毛;花萼5深裂,裂片卵形;花瓣5,匙形,內面有毛;雄蕊通常8;子房2~3室,柱頭2裂。核果球形,直徑1.5~2厘米,外皮黃褐色,租糙,假種皮白色肉質,內有黑褐色種子1顆。花期3~4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分布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等地。主產廣西、福建、廣東、四川、臺灣等地。
【栽培】
1.生物學特性:龍眼是亞熱帶果樹,喜高溫多濕,溫度是影響其生長、結實的主要因素,一般年平均溫度超過20℃的地方,均能使龍眼生長發育良好。耐旱、耐酸、耐瘠、忌浸,在紅壤丘陵地、旱平地生長良好,栽培容易,壽命長,產量高,經濟收益大,群眾喜種植。
2.栽培技術:先用實生繁殖培育砧木苗,然后用嫁接繁殖。7-8月龍眼成熟時,選取適應性強,粗生易長,病蟲害少的母樹采種,種子容易喪失發芽力,采種后,立即播種可提高種子發芽率。用點播或條播,按行距20cm開溝播種,每1hm2播種種量750kg左右。播種后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當幼苗高度超過25cm時,進行摘頂,促進主干增粗,隨時剪除基部分枝,保持主干離地面10-17cm光滑直立,利用嫁接的操作,經過1-2年培育的砧木苗可進行嫁接。春季嫁接4-6月,秋季嫁接以9-10月份較適宜。接穗應從經過鑒定的優良母樹上選取。嫁接方法用芽片貼接法或舌接法。春、秋兩季均可定植,多采用長方形或正方形栽植。定植行株距一般4m,每1hm2600株左右為宜。
3.田間管理:幼年樹的管理應注重間作與覆蓋、擴穴改土、及時施肥、合理整形修剪,形成良好的樹形,培養強壯的骨干枝。成年樹則著重增施肥料、培土、耕作、排灌和修剪。
【性狀】
1.性狀鑒別:假種皮為不規則塊片,常粘結成團,長1-1.5cm,寬1-3.85cn,厚約1mm。黃棕色至棕色,半透明。外表面(近果皮的一面)皺縮不平;內表面(粘附種子的一面)光亮,有細縱皺紋。質柔潤,有粘性。氣微香,味甚甜。以片大而厚、色黃棕、半透明、甜味濃者為佳。
2.顯微鑒別:假種皮表面觀:外表皮細胞形狀不一,垂周壁有時可見細小念珠狀增厚。內表皮細胞垂周壁念珠狀增厚較明顯,平周壁有時有大的圓紋孔。內外表皮細胞可見少數桿狀,棒狀、針狀、菱形或不規則形的草酸鈣結晶,長5-17μm,直徑1-3μm。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0.1g,加70%乙醇1ml振搖,浸泡20min,放置,取上清液作供試液,另取葡萄糖、蔗糖為對照品。分別點樣于桂膠G-1%CMC薄層板上,用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層波展開10cm,重復1次。噴以鄰苯二甲酸苯膠溶液,加熱后葡萄糖顯棕色;噴以a-萘酚硫酸液,加熱后蔗糖顯藍紫色。
【各家論述】
1.《綱目》:食品以荔枝為貴,而資益則龍眼為良,蓋荔枝性熱,而龍眼性和平也。嚴用和《濟生方》治思慮勞傷心脾有歸脾湯,取甘味歸脾,能益人智之義。
2.《藥品化義》:桂圓,大補陰血,凡上部失血之后,入歸脾湯同蓮肉、芡實以補脾陰,使脾旺統血歸經。如神思勞倦,心經血少,以此助生地、麥冬補養心血。又筋骨過勞,肝臟空虛,以此佐熟地、當歸,滋補肝血。
3.《本經》: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久服強魂魄,聰明。
4.《別錄》:除蟲,去毒。
5.《開寶本草》:歸脾而能益智。
6.《日用本草》:益智寧心。
7.《滇南本草》:養血安神,長智斂汗,開胃益脾。
8.《本草通玄》:潤肺止咳。
9.《得配本草》:益脾胃,葆心血,潤五臟,治怔忡。
10.《泉州本草》:壯陽益氣,補脾胃。治婦人產后浮腫,氣虛水腫,脾虛泄瀉。
【摘錄】《中華本草》
龍眼圖片
龍眼
龍眼1
龍眼2
龍眼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