鲃魚
【藥材名稱】鲃魚【毒】【拼音名稱】bayu
【別名】鲃魚
【科屬】為鯉科動物鋸倒刺鲃的肉。
【產地】分布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
【性味】【性味歸經】甘,熱。小毒。
【功能主治】補腎陽;壯腰膝。主腎虛陽痿;腰膝酸軟
【用法用量】內服:煮食,50-100g;或曬干研末,入丸、散。
【采收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后,除去鱗片及內臟,洗凈,鮮用。
【原形態】
鋸倒刺鲃:體長而側扁,背部稍隆起,全體幾成長菱形,體長一般在40厘米左右。頭小,稍尖,頭的背部成弧形。吻鈍,稍向前突出。口端位,成馬蹄形;唇厚,上、下唇在口角處相聯,唇后溝不相聯,上頜突出。須2對,前對比后對稍短。下咽齒3行,側扁,頂端微彎。鱗大,側線鱗28~32。背鰭條3,8、9,起點在腹鰭基部之后,硬刺強大,后緣有粗糙的鋸齒,背鰭起點前有一平臥向前的倒刺。腹鰭位于背鰭起點之前。臀鰭條3,5,末端可達尾鰭基。背部微黑色,腹部白色,多數個體的鱗片前緣呈黑色,近尾鰭基部有一黑斑,幼魚更為明顯,有時腹鰭和臀鰭末端稍帶黑色。
【生境分布】
生活于江河的上游,棲息于亂石間隙和深水石洞處。食物主要為腐敗的植物碎片和絲狀藻類。產卵期約在4月間。分布云南元江流域、西江上游及海南。
鲃魚圖片
鲃魚原生態
鲃魚美食
鲃魚
鲃魚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