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根
【藥材名稱】白果根【拼音名稱】baiguogen
【別名】靈眼、佛指甲、佛指柑。
【科屬】為銀杏種植物銀杏的根或根皮。
【產地】分布于北自沈陽,南達廣州,東起華東,西南至貴州、云南都有栽培。
【性味】【性味歸經】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益氣補虛弱。治白帶,遺精。并配合用于其他虛弱勞傷等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60g。
【注意事項】
有實邪者忌服。
【附方】
治遺精:白果根二兩,何首烏(鮮)二兩,左轉藤二兩,糯米半斤。盛豬小肚子內,加冰糖燉服。(性味以下出《重慶草藥》)
【采收加工】
9~10月采。
【現代研究】
化學成份:根皮含白果苦內酯C、M、A、B。
【原形態】
銀杏,又名:鴨腳(《宛陵集》),公孫樹(《汝南圃史》),鴨掌樹。落葉喬木,高可達40米。樹干直立,樹皮灰色。枝有長短兩種,葉在短枝上簇生,在長枝上互生。葉片扇形,長4~8厘米,寬5~10厘米,先端中間2淺裂,基部楔形,葉脈平行,叉形分歧;葉柄長2.5~7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雄花呈下垂的短柔荑花序,4~6個生于短枝上的葉腋內,有多數雄蕊,花藥2室,生于短柄的頂端;雌花每2~3個聚生于短枝上,每花有一長柄,柄端兩叉,各生1心皮,胚珠附生于上,通常只有1個胚珠發育成熟。種子核果狀,倒卵形或橢圓形,長2.5~3厘米,淡黃色,被白粉狀蠟質;外種皮肉質,有臭氣;內種皮灰白色,骨質,兩側有棱邊;胚乳豐富,子葉2。花期4~5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酸性土壤,排水良好地帶的天然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北自沈陽,南達廣州,東起華東,西南至貴州、云南都有栽培。
【栽培技術】
1、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喜陽、耐寒、耐旱、忌澇。在年平均溫度10-18℃,冬季絕對最低氣溫不低于零下20℃,年降雨量600-1500mm的氣候及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地中生長良好。不宜在陰坡、積水或鹽分太重的地壤中栽種。
2、栽培技術:用種子、分株和嫁接繁殖。種子繁殖 種子秋季采收后,當年播種或翌年春播種,春播需混砂催芽,播種量每1hm600-675kg,橫向開溝,溝距25-30cm,深4cm,每隔10cm播1粒種子,覆土3-4cm,當年苗高25-30cm,秋季落葉后可移栽。分株繁殖 從壯齡雌性母樹根蘗苗中選留4-5株健壯苗,高1m左右時移栽。嫁接繁殖 在30年生,長勢旺盛而豐產的雌株上選2-3年生的枝條為接穗,砧木用種子繁殖的實生苗,采用切接或皮下枝接法嫁接。定植,一般早春定植,株行距5-6cm或7-8m,定植前按樹苗大小開穴,穴深40-50cm,寬60-70cm,起苗后如主根過長,可稍加修剪。穴栽,填土澆水踏實,然后培土成丘。按總數的5%配置雄樹,雄樹按風向分散栽植,以利授粉。
3、田間管理:種子發芽后,4-5月除草1次,可追施人畜糞水或氮素化肥催苗。7月和10月各除草后追施人畜糞水或土雜肥。定植后每年春季發芽前及秋季落葉后,在距主干60-100cm外開環狀溝,施人畜糞水各1次。嫁接后4-5年如分枝過多過密,需適當修剪,以利生長。
4、病蟲害防治:苗木莖腐病,一般在雨季后發生。病苗基部初現褐色斑塊,以后韌皮部腐爛碎裂,苗木枯死。防治方法,夏季應搭蔭棚,插樹枝或在行間蓋草保墑、遮蔭。蟲害有天牛,可用人工捕殺或放天敵腫腿蜂進行生物防治。樟蠶可于冬刮除樹上越冬卵,6-7月摘除蠶蛹,以及用馬拉松1000倍液噴殺初孵化幼蟲。另有銅綠金龜子、黑胸散白蟻為害。
【性狀】
1、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稍彎曲,有分枝,長可達1mm,直徑0.5-3.0cm,表面灰黃色,有縱皺紋、橫 向皮孔及側根痕。質硬,斷面黃白色,有菊花心,呈放射狀環。皮部帶纖維。氣微,味淡。
2、顯微鑒別 木栓層明顯,皮層較寬,散有纖維束及分泌細胞。薄壁細胞中含草酸鈣簇晶。韌皮部排列成環狀,木質部寬廣,中心為薄壁細胞。
白果根圖片
白果原生態
白果原植物
白果根皮
中藥-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