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
【藥材名稱】杜仲【國家保護 2 類】【拼音名稱】Du Zhong
【別名】思仙、思仲、木綿、石思仙、扯絲皮、 絲連皮、棉皮、玉絲皮、絲棉皮。
【科屬】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樹皮。
【產地】主產于四川、云南、貴州、湖北等地。
【性味】【性味、歸經】甘,溫。歸肝、腎經。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中成藥】共有 346 種中成藥使用杜仲: 壯骨追風酒 杜仲補天素 寄生追風液 追風壯骨膏 添精補腎膏 特制狗皮膏 強力天麻杜仲膠囊 消糖靈膠囊 婦寶顆粒 婦科再造丸等。
【應用】
1、腎虛腰痛及各種腰痛。以其補肝腎、強筋骨,腎虛腰痛尤宜。其他腰痛用之,均有扶正固本之效。常與胡桃肉、補骨脂同用治腎虛腰痛或足膝痿弱,如青娥丸(《和劑局方》);與獨活、寄生、細辛等同用,治風濕腰痛冷重,如獨活寄生湯(《千金方》);與川芎、桂心、丹參等同用,治療外傷腰痛,如杜仲散(《圣惠方》);與當歸、川芎、芍藥等同用治療婦女經期腰痛;與鹿茸、山萸肉、菟絲子等同用,治療腎虛陽痿,精冷不固,小便頻數,如十補丸(《鮑氏驗方》)。
2、胎動不安或習慣墮胎。常以本品補肝腎固沖任安胎,單用有效,亦可與桑寄生、續斷、阿膠、菟絲子等同用。如《圣濟總錄》杜仲丸,單用本品為末,棗肉為丸,治胎動不安;《簡便單方》以之與川斷、山藥同用,治習慣性墮胎。
此外,近年來單用或配入復方治高血壓病有較好效果,多與夏枯草、桑寄生、菊花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注意事項】炒用破壞其膠質有利于有效成分煎出,故比生用效果好。本品為溫補之品,陰虛火旺者慎用。
【采收加工】
栽種10年后,于4~5月用刀剝取局部樹皮,趁鮮刮去粗皮曬干;或將樹皮內表面相對層層疊放在稻草墊底的平地上,待內皮變黑時取出曬干。
【炮制工藝】
1、杜仲:取原藥除去雜質,用水洗凈,稍潤后刮去粗皮與附生物,開成2.5~4cm闊的長條,頂頭切0.3~1cm厚片或2.5~3cm小塊,干燥。
2、鹽杜仲:取社仲片或塊,用鹽水拌勻,潤透,加熱拌炒或用砂燙至斷絲、表面焦黑色。每100kg社仲塊片,用食鹽2kg化水過濾后用。
【貯藏儲存】
置通風干燥處。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三萜皂苷類、揮發油。
2、藥理作用:續斷有抗維生素E缺乏癥的作用。對瘡瘍有排膿、止血、鎮痛、促進組織再生作用。可促進去卵巢小鼠子宮的生長發育。
【臨床應用】
1、治療慢性腰痛:杜仲(炒焦)12g,白術12g,焙干研末,熱黃酒120ml共調,內服。治療100例,其中腰肌纖維炎64例,痊愈50例,好轉10例,無效4例;脊椎韌帶勞損19例,痊愈14例,好轉3例,無效2例;腰扭傷17例,全部治愈。〔《江西中醫藥》1960;(6):30〕
2、治療坐骨神經痛:杜仲30g,豬腰一對,加水適量共煮。待水煮沸后再煮半小時,然后去杜仲,吃豬腰并喝湯。每日1劑,一般用7~10劑。觀察6例,效果良好。〔《蚌埠醫學院學報》1979;(1):36〕
3、治療小兒麻痹后遺癥杜仲45g,豬腳1個,加水適量,文火熬4小時,取藥液,每日分2次服,次日將藥渣另加豬蹄1個,再行煎服,隔日1劑。同時進行按摩及功能鍛煉,治療1例,服藥10劑而愈。〔《新醫學》1972;(8):33〕
·成藥
1、杜仲沖劑杜仲2000g,蔗糖適量。取杜仲粗粉,以45%乙醇按滲漉法提取,收集初漉液800ml備用;收集續漉液10000ml,回收乙醇后,濃縮至400ml,濃縮液與初漉液合并,濾過。加入蔗糖適量。混勻,制粒,烘干,分裝成1000袋,即得。每袋l0g,相當于原生藥2g。本品為灰褐色的顆粒,味甘、微辛。功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降血壓。用于腎虛腰痛,腰膝無力,胎動不安,先兆流產,高血壓癥。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甘肅省藥品標準》1982年)
2、青娥丸:杜仲(鹽炒)480g,補骨脂(鹽炒)240g,核桃仁(炒)150g,大蒜120g。以上四味,將大蒜蒸熟,干燥,與杜仲、補骨脂粉碎成細粉,過篩,再將核桃仁搗爛,與上述藥粉摻研,過篩,混勻,每lOOg粉末加煉蜜20~30g與適量的水,泛丸,干燥;或加煉蜜50—70g,制成大蜜丸。本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水蜜丸或大蜜丸;氣微香,味苦、甘而辛。功能補腎強腰。用于腎虛腰痛,起坐不利,膝軟乏力。口服,水蜜丸每次6—9g,大蜜丸每次1丸(9g),每日2~3次。(《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85年)
3、杜仲降壓片:杜仲(炒)469g,黃芩281g,鉤藤281g,夏枯草281g,益母草469g。取黃芩粉碎成細粉,過篩;鉤藤粉碎后,與黃芩粉碎后剩余的粗粉,用75%乙醇浸漬,濾過,濃縮成稠膏;藥渣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濾過。再將益母草、夏枯草與杜仲加水煎煮3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鉤藤煎液合并,濃縮至比重約為1.40(80—85℃熱測)時,加上述鉤藤稠膏與黃芩細粉,混勻,烘干,制粒,壓制成1000片,包糖衣。除去糖衣后,顯棕褐色;味澀、微苦。功能清肝熱,降血壓。用于高血壓癥。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
【茶療食譜】
1、杜仲豬腰湯
[材料]杜仲30克,豬腰1只。
[做法]豬腰洗凈剖開,加杜仲熬湯服用。
[養生提示]補腎助陽。適用于腎陽虛衰引起的腰酸腰痛,足痿軟無力。
2、川斷杜仲煲豬尾
[材料]川斷30克,杜仲30克,豬尾1-2條。
[做法]豬尾去毛洗凈,與川斷、杜仲共加水用瓦罐煮熟,放鹽少許調味食用。
[養生提示]溫腎壯陽。
3、杜仲茶
[材料]杜仲10g、花茶3g。
[做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安胎;降血壓,利尿。
[用途]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瀝、陰下濕癢;胎漏欲墮;高血壓;小兒麻痹后遺癥。
[來源]傳統藥茶方。
4、抓炒杜仲腰花
[材料]豬腰(或羊腰)250克,杜仲15克,醬油15克,料酒10克,白糖10克,水淀粉100克,熟豬油40克,植物油500克(耗油50克),醋、味精、蔥、姜末各少許。
[做法]
(1)杜仲切絲,水煮取濃縮汁15克。把腰子片成兩片,挖掉腰臊,劃成斜花刀,切成長3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塊,用水淀粉80克拌勻。
(2)將鍋置于旺火上,倒入植物油待油熱到冒煙時,將腰花用筷子一塊一塊地放在油鍋內(這樣可以避免粘在一起),如果火太旺油太熱,可把鍋端到微火
(3)上緩炸一下,炸片刻,當外面呈焦黃色時,即可取出。將醬油、醋、白糖、料酒、味精、杜仲濃縮汁、水淀粉20克放在碗中調勻(作勾汁用)。把炒勺放在旺火上,倒入豬油,油熱后,將蔥、姜末放入,稍炸一下,隨將調好的汁倒入,汁成稠糊后,將炸好的腰花倒入翻炒,使汁掛在腰花上即成。
[養生提示]補腎壯陽。適宜于腎虛腰痛、腿軟、陽痿、遺精、眩暈、尿頻等癥,尤其對夜尿增多者,有一定療效。
5、銀耳杜仲羹
[材料]銀耳20克,炙杜仲20克,靈芝10克,冰糖150克。
[做法]用水煎杜仲和靈芝,先后煎3次,將所得藥汁混合,熬至約1000克。將銀耳用冷水泡發,去除雜質,加水至文火上熬至微黃色。再將杜仲、靈芝藥汁連同銀耳汁倒在一起,以文火熬至銀耳酥爛成膠狀,加入冰糖水調勻即成。早晚溫服1小湯碗。
[養生提示]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適宜于中老年脾腎兩虛型高血壓病患者,及臨床表現頭昏、耳鳴、失眠,腰膝酸痛等癥。
6、杜仲燉豬腰
[材料]豬腰子2個,杜仲30克,核桃肉30克。
[做法]先將豬腰切開去腰臊洗凈,與杜仲、核桃仁同煮,燉熟后揀出杜仲、核桃肉蘸少許細鹽食用。
[養生提示]補腎助陽,強腰益氣。凡因腎氣不足而引起的腰痛、乏力、胃寒、肢涼、小便頻數、視物不清、陽痿、遺精等癥者,可輔食。
7、清腦羹
[材料]銀耳10克,炙杜仲10克,冰糖50克,豬油適量。
[做法]銀耳用溫水浸泡30分鐘,雜狀除去,洗凈,撕成片。冰糖放入鍋內溶化,熬至微黃色,濾去渣待用。將炙杜仲放入鍋內,加水先后煎熬3次,取液約1000克,將炙杜仲被倒入鍋內,加銀耳和清水適量,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燒熬約4小時,使銀耳熟爛后,再沖入冰糖液。起鍋時加少許豬油即成。
[養生提示]補腎肝,壯腰膝。適宜于肝腎陰虛的頭昏頭痛、腰膝酸疼等癥。
杜仲圖片
杜仲原植物
杜仲
杜仲燉豬腰
抓炒杜仲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