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
【藥材名稱】地骨皮【拼音名稱】Di Gu Pi
【別名】杞根、地骨、地輔、地節,枸杞根,茍起根,枸杞根皮,山杞子根、甜齒牙根、紅耳墮根,山枸杞根、狗奶子根皮,紅榴根皮,狗地芽皮。
【科屬】茄科植物枸杞等的根皮。
【產地】主產山西、河南、浙江、江蘇;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性味】【性味、歸經】甘、淡,寒。入肺、腎經。
【功效】清熱涼血,退虛熱。
【中成藥】共有 85 種中成藥使用地骨皮: 消渴安膠囊 小兒感冒茶 婦科再造丸 鹿胎膏 鹿胎顆粒 調經益靈片 鹿胎膠囊 龍掌口含液 清火爽口顆粒 參杞杜仲丸等。
【應用】
1、用于肺熱咳嗽、氣喘,或痰中夾血等癥。邪熱襲肺,肺失肅降,則上逆而為喘咳;熱傷肺絡,絡損則血溢,夾于痰中,則為痰中有血絲。地骨皮能清泄肺熱,肺熱除則肺氣清肅,喘咳等癥自可減除,常與桑白皮等同用。
2、用于血熱妄行、吐血、衄血、尿血等癥。地骨皮入血分而涼血,故亦可用于吐血、衄血等癥,可與白茅根、側柏葉等配用。
3、用于陰虛發熱等癥。地骨皮善于退虛熱,對陰虛發熱、低熱不退等癥,尤為適宜,常與青蒿、鱉甲、白薇等藥配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注意事項】外用風寒發熱及脾虛便溏者不宜使用。
【采收加工】初春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凈,剝取根皮,曬干,切段入藥。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根皮含甜菜堿、枸杞酰胺、β-谷甾醇,柳杉酚、蜂蜜酸、亞油酸和桂皮酸。另外,尚分離出生物堿苦柯堿A(又名地骨皮甲素)以及枸杞素A和B。
2、藥理作用:地骨皮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以及乙醚殘渣水提取物、甜菜堿等均有較強的解熱作用。地骨皮煎劑以及浸膏具有降血糖楊和降血脂的作用。地骨皮浸劑、煎劑、酊劑及注射劑均有明顯降壓作用且能伴有心率減慢。地骨皮水煎劑有免疫調節作用,又有抗微生物作用,其對傷寒桿菌、甲型副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流感亞洲甲型京科68-1病毒株抑制作用明顯。此外,地骨皮有興奮子宮、提高痛閾的作用。
【臨床應用】
1、治療瘡面久不愈合。新鮮枸杞根皮,洗凈后搗爛敷患處,直徑1cm的瘡面用2g,每日1次。換藥2~3次后,壞死組織即可全部脫落。繼續按外科常規換藥,直徑為2~3cm的瘡面半月可愈。治療外傷感染不愈者37例,蜂窩組織炎切開引流術后不愈者13例,皆愈。(《中華護理雜志》1986,4:封二)
2、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地骨皮60g,加水3碗,煎至1碗,煎好后加少量白糖或加豬肉煎服。隔日1劑,5劑為1療程。必要時加服第二、第三療程。治療50例,顯效20例,有效27例,無效3例。服藥1療程后,血壓下降多能維持2~3周,有少數加服2~3療程者能維持數月至數年。(《廣東醫學》1983,4(3):46)
3、治療瘧疾。取鮮地骨皮30g,茶葉3g,水煎后于發作前2~3小時頓服。治療150例患者,其中控制發作145例,有的服1劑即見效。(《臨床實用中藥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126)
【食療食譜】
1、紅柳元魚
[材料]元魚1只(重400克以上),知母肉6克,地骨皮6克,水發香菇20克,冬筍20克,排骨100克,料酒20克,鹽6克,蔥15克,姜10克,清湯1500克,味精、胡椒粉各適量。
[做法]知母肉切片,地骨皮切絲,混合一起用水煮提取混合濃縮汁12克。將元魚宰殺,去頭和內臟,洗凈,下開水中氽燙,撈出,刮去外膜洗凈,剁成8—10塊。砂鍋內放排骨、蔥、姜、元魚,添清湯及知母、地骨皮濃縮汁,上展蒸至酥爛。將元魚起出置于大盤中,揀出排骨、蔥、姜,剩余的清湯加味精、料酒、胡椒粉、精鹽,調好口味,倒入砂鍋中,煮沸片刻,一起倒人盤中即成。
[養生提示]益氣滋陰,清熱養血。適宜于骨蒸勞熱,長期低燒不退,潮熱盜汗的氣陰虛弱患者。
2、麥冬地骨茶
[材料]麥門冬5g、地骨皮3g、綠茶3g。
[做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養生提示]本藥茶方來源于《圣濟總錄》,功能養肺陰,清虛熱,用于骨蒸肺痿,四肢煩熱、不能食、口干渴。
3、地骨皮粥
[材料]小麥面粉100克、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麥門冬10克。
[做法]取地骨皮、桑白皮、麥冬放入沙鍋浸泡20分鐘,煎20分鐘,去渣取汁,面粉調成糊共煮為稀粥。
[養生提示]地骨皮能清虛熱、涼血,藥理實驗證實其有解熱、降血糖、降壓等作用;桑白皮能清熱平喘、利水消腫,麥冬滋陰,相伍增效。全方功能清肺涼血,生津止渴,適用于糖尿病、多飲、身體消瘦者。
地骨皮圖片
地骨皮
地骨皮
地骨皮
地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