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
【藥材名稱】大戟【毒】【拼音名稱】Da Ji
【別名】蕎、邛巨、龍虎草、九頭獅子草、京大戟、將軍草、臌脹草、天平一枝香、迫水龍、大貓兒眼、黃花大戟、黃芽大戟、千層塔、搜山虎、穿山虎、一盤棋。
【科屬】為大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戟的根。
【產地】分布東北、華東地區及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廣東、廣西等地。
【性味】【性味、歸經】苦,寒。有毒。入肺、脾、腎經。
【功效】攻水逐飲,消腫散結
【中成藥】共有 27 種中成藥使用大戟: 天和追風膏 紫金錠 周氏回生丸 辟瘟片 麝香丸 十棗丸 時疫救急丸 八寶玉樞丸(八寶玉樞丹) 外用紫金錠 杜記獨角膏等。
【應用】
1、用于水腫腹水,留飲胸痛等證。大戟攻水逐飲的功效,與甘遂相似,故可用于胸水、腹水、水腫喘滿等癥,多與甘遂、芫花等同用。
2、用于瘡癰腫痛及痧脹等癥。該品外用能消腫散結,內服能攻瀉而通結滯。如常用成方玉樞丹,即是紅芽大戟配伍千金子、山慈菇、五倍子、雄黃、麝香等品而成,外涂用于消瘡腫,內服治痧脹、腹痛、胸脘煩悶、嘔吐泄瀉等癥。
【用法用量】煎湯,1.5~3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注意事項】虛寒陰水及孕婦忌服。體弱者慎用。反甘草。
【采收加工】秋、冬二季采挖,洗凈,曬干。
【炮制工藝】
1、京大戟:除去雜質,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2、醋京大戟:取大戟段或片,大戟加醋浸拌,置鍋內用文火煮至醋盡,再炒至微干,取出,曬干。(每100kg京大戟,用醋30kg。)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大戟根含大戟甙、生物堿、大戟色素體A、B、C.新鮮葉含維生素C。紅芽大戟根含游離蒽醌類和結合性蒽醌類。從紅芽大戟根中分離開得到丁香酸、虎刺醛、甲基異茜草素、紅大戟素及3-羥基巴戟醌等。
2、藥理作用:本品乙醚和熱水提取物有刺激腸管而導瀉的作用;對妊娠離體子宮有興奮作用;能擴張毛細血管,對抗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
【臨床應用】
1、治療滲出性胸膜炎:陳大戟、陳甘遂各4.5g,苦葶藶、浙貝母、白芥子、三七各15g,薤白頭、紫丹參各30g,白桔梗6g。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曬干。每日服2次,每次3g,1周為1療程。治療8例,全部治愈。(《山西中醫》1990,6(4):20)
2、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紅芽大戟、青黛、冰片等量,蟾蜍少量,共研細末,與搗爛的去皮去毛仙人掌摻和攪勻。外敷每日2~3次。治療80例,痊愈46例,顯效33例,無效1例。(《遼寧中醫雜志》1991,18(1):23)
3、治療淋巴結核:紅大戟、甘遂、白芥子各15g,朱砂10g。將上藥研末制成黃豆大蜜丸。成人每次服1~2丸,每日3次,飯后服,小兒酌減。治療95例,痊愈86例,好轉4例,無效5例。治愈者2年以上隨訪,未見復發。(《黑龍江中醫藥》1982,4:29)
4、治療鶴膝風:大戟、甘遂各100g。共為細末,蜂蜜調敷雙膝,上覆鮮菜葉以保持敷藥濕潤,每日2次,效果甚佳。(《四川中醫》1984,5:60)
5、治療慢性咽炎:紅芽大戟3g,放在口內含服,每日2次。治療54例,痊愈24例,顯效21例,好轉6例,無效3例。含服后,咽干咽痛、咽喉不舒及黏膜充血緩解最快,淋巴濾泡消失較慢。(《江西中醫藥》1987,4:3)
【附藥】
紅芽大戟:又名紅大戟、廣大戟。藥材來源于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紅芽大戟的根。多分布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云南、西藏等地。紅大戟性苦寒,功效與京大戟略同。但是京大戟瀉下逐水力強,紅芽大戟消腫散結力勝。
大戟圖片
大戟原植物
大戟
大戟
紅芽大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