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破石
【藥材名稱】穿破石【拼音名稱】Chuan Po Shi
【別名】柘根、川破石、地棉根、拉牛入石、黃蛇。
【科屬】為桑科植物小柘樹或柘樹的根。
【產地】分布湖南、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產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性味】【性味、歸經】淡、微苦,涼。
【功效】祛風通絡;清熱除濕;解毒消腫。
【中成藥】共有 18 種中成藥使用穿破石: 消石片 活絡止痛丸(大蜜丸) 抗癆丸(濃縮水蜜丸) 抗癆沖劑 抗癆丸 駁骨水 活絡止痛丸 抗癆膠囊 中華跌打酒 宮炎平片等。
【應用】
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黃疽;腮腺炎;肺結核;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淋濁;蠱脹;閉經;勞傷咳血;療瘡癰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30g,鮮者可用至1209;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事項】
孕婦忌用。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出根部,除去泥土、須根,曬干;或洗凈,趁鮮切片,曬干。亦可鮮用。
【炮制工藝】
洗凈,潤透,斜切薄片,曬干。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根含柘樹異黃酮、A,3′-O-甲基香豌豆甙元、去氫木香內酯、亞油酸甲酯、β-谷甾醇等。
2、藥理作用:柘木根乙醇提取物有較好的抗結核菌作用。試管中,采用改良蘇通半流體瓊脂培養基,接種強毒人型結核菌(H37RV),其最低抑菌濃度為6.3-12.5μg/ml。體內抗菌試驗表明,給感染結核菌小鼠第2日開始給予柘木注射液1.5g/只,每日1次,至對照組半數動物死亡時停藥,可顯著延長感染小鼠的半數存活時間。
【臨床應用】
1、治肺癆,風濕:穿破石、鐵包金、甘草。同煎服。(選自《廣東中藥》)
2、治體虛白帶:柘樹根一兩。水煎服。(選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3、治挫傷:葨芝根和糯米搗敷。(選自《浙江中藥資源名錄》
4、治療急、慢性肝炎:取穿破石2斤,五指毛桃半斤,葫蘆茶3兩,加水浸過藥面煮2次,藥液合并濃縮至1500毫升,加白糖300克及防腐劑,靜置過濾。每次45毫升,對急性黃疸型肝炎及較重的慢性肝炎日服二次,輕癥慢性肝炎日服一次,均以30天為一療程。經治72例,臨床治愈35例(急性黃疸型17例,慢性肝炎18例);好轉25例(急性黃疸型6例,慢性肝炎19例);無效12例(慢性肝炎)
【原形態】
1、直立或攀援狀;根皮橙黃色;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直立或略彎的棘刺,粗壯,長5-10(-20)mm。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m;葉片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3-9cm,寬1-2.8cm,先端鈍或漸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基出脈3條,側脈6-9對。花單性,雌雄異株;球狀花序單個或成對腋生,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直徑約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直徑約1.8cm,雌花具花被片4,先端厚有絨毛。聚花果球形,肉質,熟時橙紅色,直徑3-5cm,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質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m。小枝暗綠褐色,具堅硬棘刺,刺長5-35mm。單葉互生;葉柄長0.5-2cm;托葉側生,分離;葉片近革質,卵圓形或倒卵形,長5-13c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全緣或3裂,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幼時兩面均有毛,成長后下面主脈略有毛,余均光滑無毛;基出脈3條,側脈4-5對。花單性,雌雄異株;均為球形頭狀花序,具短梗,單個或成對著生于葉腋;雄花花被片4,長圓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絲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線狀。聚花果球形,肉質,直徑約2.5cm,橘紅色或橙黃色,表面呈微皺縮,瘦果包裹在肉質的花被里。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
1、生于山坡。溪邊灌叢中或山谷、林緣等處。
2、生于海拔200-1500m的陽光充足的荒坡、山地、林綠和溪旁。
資源分布:
1、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2、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肅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很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且1. 5-2.5cm;或已切成圓形厚片。外皮黃色或橙紅色,具顯著的縱皺紋及少數須根痕。栓皮薄而易脫落。質地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皮部薄,灰黃色,具韌性纖維,木部占絕大部分。黃色,柴性,導管孔明顯,有的中央部位有小髓。氣微,味淡。
【各家論述】
1、 姚可成《食物本草》:治瘡瘍疥癬。
2、《生草藥性備要》: 治酒頂,消蠱脹;浸酒祛風。
3、《本草求原》:壯筋骨,活血,理跌打。
4、《嶺南采藥錄》:祛風濕,十蒸九曬;治跌打,酒煎服;肩瘡和蜜搗敷。
5、《南寧市藥物志》:破血通經,治淋濁,去遠年瘀積、結石。
6、《閩東本草》:健脾益胃,舒筋活絡,祛風濕,去瘀血。治腰痛、關節痛,虛勞黃腫,脾虛泄瀉。
穿破石圖片
穿破石藥材
穿破石圖
穿破石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