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結石是泌尿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據2016年國內一項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中國成人中泌尿系結石的患病率高達6.4%[1]。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飲食習慣改變等因素,結石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升高[2]。以往大家比較關注飲水量對結石排出或預防的作用,而飲用水的類型或成分對排石防石的影響,在醫學界較少有專業的實驗研究。
日前,上海仁濟醫院結石診療中心主任夏磊博士在前期觀察中發現,通過長期飲用特定成分的飲用水,部分患者的腎結石自行排出。上述現象到底是源于飲水量的增加,還是特殊成分的水質促進了結石的排出,引起了夏磊博士的關注,并設計了以下隨機對照研究,來驗證上述觀察結果的真實性。為大家提供飲用水對結石排出或預防作用的新啟示,值得被大家所關注!
夏磊博士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結石診療中心(西部)主任、UMP 中國培訓中心副主任、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國際尿石癥聯盟(IAU)青年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泌尿
外科分會激光協作組委員、上海市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結石學組委員。
飲用水對腎結石排石效果臨床觀察實驗
實驗目的對于無手術干預指征的腎結石,可通過增加飲水量促進結石排出。本研究擬研究A、B兩種飲用水對腎結石的排石效果。
方法采用隨機、對照、前瞻性試驗設計。選入本試驗的受試者應能滿足所有入選及排除標準(受試者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和睦家醫院門診)。試驗藥為A、B兩種飲用水。病例選擇:
1.入選標準:
①年齡為18到75歲經B超確診為腎結石,結石直徑小于等于8mm,尚無手術指征。
②沒有明顯心血管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壓、糖尿病、或者內分泌疾病。
2.排除標準:
結石過大或結石導致感染、嚴重積水等必須接受手術干預。腫瘤病史,血液病病史,心梗、腦梗病史,肝、腎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
3.病例數:本試驗分組:
①實驗組1:每日服用飲用水A 1.8L,納入20例。
②實驗組2:每日服用飲用水B 1.8L,納入20例。
4.試驗時間:本試驗隨訪時間6個月。
5.試驗藥物
試驗藥:飲用水A、B。
6.給藥方法:
6.1用藥方案:
①實驗組1:每日服用飲用水A 1.8L,納入20例。
②實驗組2:每日服用飲用水B 1.8L,納入20例。
6.2隨訪時間:干預后6個月;或以結石排出為觀察終點。采取門診B超隨訪方式。
7.統計學方法:
擬納入約40例病人,按等比例隨機分配到各組。運用Student’s t test對比飲用水A、B對于腎結石排石效果的影響。
本研究比較的主要指標:用藥6個月后的結石清除率。
結石已清除定義為:無殘留結石或腎結石數量少于干預前,且無癥狀、無梗阻、無感染。
結石大小定義為:B超或非增強CT上,單個結石最大徑,多個結石則以最大結石的最大徑為準。
實驗結果
A組完成數據收集14例,脫落率30%,B組完成數據收集11例,脫落率45%,兩組間無顯著差異,P=0.3272。干預前2組病例的年齡、性別、結石大小均無統計學差異。至觀察終點,A組結石部分或完全排出11例(78.6%),B組結石部分或完全排出1例(9.1%),兩組間有顯著差異,P=0.0006。
脫落率:臨床試驗中臨床脫落率是什么是指在進行臨床試驗時,入組后的病例有部分病例不能按方案規定的時間完成試驗,因各種原因提前退出的病例。
課題實驗部分病例截圖
結論
上述研究表明,飲用水的類型和成分,對腎結石的發生、排出具有一定的影響。本研究通過兩種類型的飲用水對腎結石排出的影響進行了臨床觀察,發現A組的結石排出率明顯高于B組,而兩組的主要差異在于A組為低鈉軟水 ( 謙牧山 Na+(鈉)≤1.8mg/L、總硬度≤6mg/L、TDS(溶解性總固體)≤19mg/L ) 、B組為普通硬度飲用水(Na+(鈉):15mg/L、TDS(溶解性總固體):180mg/L ),考慮A組的離子成分或不同離子間的比例,對腎結石的排出起到一定作用。
以往大家比較關注飲水量對結石排出或預防的作用,鮮有臨床研究關注飲用水的類型或成分對排石防石的影響。此項實驗的發現對飲用水與對結石排出或預防的作用研究對新一項啟示,值得關注!
「謙牧山|低鈉軟水·自涌山泉」產品有幸參與了此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科夏磊博士的《飲用水對腎結石排石效果臨床觀察報告》臨床隨機對照研究,耗時1年半,病例數40例,結石排出或部分排出率為78.6%。
溫馨提示:本實驗不足之處在于樣本數較小,有待更大樣本量的實驗進一步驗證結論;本產品系食品,而非藥品;每個人體質不同,結石成因不同,建議遵循醫囑,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Prevalence of kidney stones in China: an ultrasonography 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BJU Int. 2017, 120(1):109-116.
[2] Hesse A. Study on the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of urolithiasis in Germany comparing the years 1979 vs 2000. Eur Urol. 2003;44(6):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