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減少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
來源:揚子晚報 更新時間:2019/8/29
同樣是65歲的兩位大媽。一位患冠心病,幾年前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同時還有高血壓、糖尿病,常年注射胰島素。但年輕時愛跳舞,退休后每天早起去公園散步,晚飯后打太極,無論寒暑幾乎從不間斷。吃飯好、睡覺香,雖然身上有好幾種病,倒也不是很在意,精神狀態非常好,模樣也顯年輕。
另一位大媽退休前是公務員,身上一種慢性病也沒有,血糖、血壓、血脂都正常,頸動脈超聲看到血管壁很光滑、沒有一點斑塊。可是自打退休后,她失去了生活的重心,體力一點點下降。住院前一年,體重莫名其妙就少了5公斤,睡眠也不好,總覺得身上乏力,一點家務活也不想干。住院做了一圈檢查,篩腫瘤、查內分泌,什么問題也沒有發現。從化驗和影像學檢查來看,完全稱得上“很健康”。
那么問題來了,以上兩位大媽,誰是患者?誰需要進行醫療干預?一般來說,大家都會覺得更需要照護的是第一位大媽,因為她身上患有很多慢性病,而且都是重要臟器的問題,而第二位大媽的情況似乎無關緊要。不過從老年醫學的角度來看,兩位大媽都需要我們關注,尤其是第二位大媽,她的生活質量比第一位大媽更差。而這一切的“元兇”就是肌肉減少癥。
那到底什么是肌肉減少癥呢?這是一種隨增齡而發生的骨骼肌質量下降,伴有肌肉力量減少和肌肉功能的下降,是老年出現衰弱的生理基礎。肌少癥嚴重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表現為肌力衰退,使老年人的活動能力下降,造成老年人行走、坐立、登高和舉重物等日常動作完成困難,臨床不良事件增加,影響了生存期。伴有其他疾病如慢性心衰、慢性腎病、慢阻肺、腫瘤等的老年人,由于這些疾病本身也引起肌肉減少,進一步加重了肌肉減少的程度。
研究發現,肌少癥通常是衰老和疾病共同作用的生理改變。公認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增長、低水平的體力活動、營養不良以及一些疾病狀態。此外,可能還與性別、人種等有關。如果您或身邊的老人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伴明顯乏力、活動能力下降,尤其是發現老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時,應當警惕。應及時做一些常規的檢查,如未發現器質性疾病,那么就可能存在“肌肉減少癥”。
當然,老年人也不必過分擔心肌肉減少癥,通過科學、合理的干預是可以緩解和改善的。營養干預是基礎:足量優質蛋白質補充;增加Ω-3不飽和脂肪酸攝入;補充足量維生素D。積極運動是關鍵:運動對增加肌肉力量和改善身體功能有顯著的作用,抗阻運動和包括抗阻運動的綜合運動有益于肌肉減少癥防治。中-高強度抗阻運動可以增加肌肉質量和力量,改善身體功能。當抗阻運動結合營養補充時,效果更佳。
《肌肉衰減綜合征營養與運動干預中國專家共識2015年版》建議老年人以抗阻運動為基礎的運動(如坐位抬腿、靜力靠墻蹲、舉啞鈴、拉彈力帶等)能有效改善肌肉力量和身體功能,同時補充必需氨基酸或優質蛋白效果更好。共識推薦老年人每天進行累計40~6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其中抗阻運動20~30分鐘,每周不少于3次。肌肉減少癥患者則需要更多的運動量。
本站系本網轉載,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